当前,我国能源发展确实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必须通过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加以解决
深成指因主要权重股出现下跌而表现低迷。新西兰NZX50指数收报4214.48点,涨17.74点或0.42%。
我们预计,在获利盘和限售解禁股的抛压之下,2月份A股或出现冲高回落走势,市场将强势震荡。我们预计春节后股市仍将延续去年12月以来的良好升势,在经济弱复苏超预期,宏观数据持续给力的推动下,股指有望再上新台阶,挑战2500点整数关口。半导体业走强,收盘涨3.09%,居涨幅榜第二位。个股方面,沪深两市资金流入前五位的个股为:大秦铁路(3.35亿元),上汽集团(1.82亿元),中国建筑(1.24亿元),中国石化(0.78亿元),广深铁路(0.72亿元)。分析认为,市场短线可能出现的休整主要来自于权重股的回落以及盘中的热点切换,这同时也是为后市继续冲击高点积蓄力量,结合历年春节后股指都不会表现太差的规律分析,预计在短线调整过后,市场整体的强势格局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延续。
酿酒行业、证券行业和有色金属等板块弱于大盘。当上涨无人喝彩时,下跌是迟早的事情。2005年,在总结基层公共管理三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政务公开的做法,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
2004年,我们提出十年内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各级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一些地方在机构整合和实行大部门体制方面大胆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后四批改革是在这两届政府任内完成的。
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滥用权力、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屡见不鲜,一些领导干部中发生的以权谋私、贪污贿赂等腐败案件影响恶劣。
必须以民主和法治的方式管理公共事务,建立健全公共治理结构,改进公共治理方式。完善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督体制,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2003年那一届国务院组成时,我们修订《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等三项基本准则。自2004年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以来,各级政府全面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在加强立法工作、改进行政执法、强化法制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组织架构,不但决定着政府职能配置,也决定着权力规范运行和行政效率,是政府改革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第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和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要求请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基本方略。
第二,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
2008年机构改革,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特别是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等4个大部。同时,撤销了一批部门和机构。
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问题,依然是滋生腐败的根源。过去五年中,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比较多,这是必要的,我们积极而有力地应对了风险。公务员法、义务教育法、劳动合同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得以颁布实施。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国务院坚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定期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通报工作。我们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给企业、社会和市场,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同时,在依法行政、政府管理方式创新、行政效能、行政成本控制、政风建设等方面,我们也存在许多不足。各级政府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同时,加强了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特别是强化财政资金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国家重大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
三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各级政府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同时,加强了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特别是强化财政资金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国家重大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
推进政府改革和建设,既是做好政府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事业单位改革相对滞后。
政务公开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地市级以下机关政务公开全面推开并逐步规范,省部级机关政务公开正在深入推进。在政府改革和建设方面,我们注意到,政府必须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力推行行政问责制度,200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明确对决策严重失误、失职渎职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实行责任追究。各级政府建立健全重大事项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对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等,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而逐步深化的。国务院高度重视廉政建设,每年都要召开廉政会议,确定一项或几项重点任务,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部署。
要按照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行政运行机制、政府管理方式等各项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其中,后四批改革是在这两届政府任内完成的。
同时,在依法行政、政府管理方式创新、行政效能、行政成本控制、政风建设等方面,我们也存在许多不足。各级各类行政服务中心快速发展,全国已建成2.8万个综合性行政服务中心。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我们注意到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决策人的责任。到目前,国务院部门已先后分六批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有总数的69.3%。但是,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改革和建设的关键问题。2004年以来,国务院组织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也分级负责完成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2010年开始,各级政府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同年春天发生的非典疫情,以及由此引发的我们治国理政理念转变和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政策调整,无论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来说,还是对政府改革和建设来说,都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政府改革和建设工作是一项历史性任务。